学术交流丨系列报道二

11月7日上午,我院举行“学术交流”活动,由来自8个所的8位主讲人作学术报告,并邀请了5位行业大咖就报告作深度点评,共同成就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05.《数字化交通规划研究的技术探索与应用——以成都市通勤效率提升评估为例》

报告人:规划四所副所长、院总工助理 乔俊杰

身处数字爆炸时代,我们可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背景下,解决交通问题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规划工作终究还是应回归到关注“人”的底层逻辑。2021年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方案,将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工程作为其中重要领域。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市民通勤出行幸福感,我们开展了通勤效率提升评估研究。


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判特征,基于多元数据与多元渠道开展融合交叉分析,构成数据基础,从出行结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满意度等方面,全方位把脉居民通勤出行需求规律。二是找问题,围绕“更幸福、更便捷、更舒适”三大目标,及“职住平衡、轨道通勤、公交通勤、车行通勤、慢行通勤、智慧管理”六大维度,研究制定通勤效率评估指标体系,深挖需求背后痛点,找准制约通勤效率关键问题。三是提对策,基于前期分析,瞄准具体问题,提出覆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并针对近期工作建议主要提出区域职住平衡改善、轨道站点接驳提效、公交畅联提高时效、道路精细治理拥堵及慢行友好改善体验五大行动方案。总体上形成“坚实数据库+精细化技术+全流程方法”的数字化交通规划研究路径。


点评专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司马晓

司马晓在讨论中指出,先进的科技技术在规划和交通领域的充分利用至关重要,成都规划院在交通规划方面的工作展现了对数字化的探索,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抓住问题核心,且具有针对性,在提高交通效率和通勤舒适性做了有益的尝试。研究提出利用大数据抽丝剥茧、动态跟踪的方式及时调整交通策略,提高通勤能力。


他强调通过大数据对人群画像和城市文化的分析,能更进一步了解成都人民的通勤环境,同时大数据在交通治理的综合精准分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多种数据叠加条件下的综合判断和智慧管理方向。他同时呼吁政府加大力度,促进不同城市之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以推动各城市的治理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06. 《面向详细规划实施深化阶段的公园城市营造路径探索——以天府新区公园街区一体化规划为例》

报告人:规划六所副所长、院总工助理 郑玉梁

进入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时期,成都亟需进一步推动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从宏观架构走向精致呈现,让公园城市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美好体验。同时,在详细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详细规划实施性政策工具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成都聚焦街区这一基本空间单元,开展了以天府新区街区一体化规划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探索。


为回应以上命题,同时解决街区空间营造失范、秩序失调、传导失效等现实问题,规划探索基于人视角和系统思维的“街区一体化”营建模式,以四个“一体化”推动公园城市的理念落实、场景实现、建设协同与共谋共建。一是理念传导一体化。在公园街区理想模式构建的基础上,将公园城市理念在街区空间落实的各类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标,构建管控图则和通则式管控要求。二是场景营造一体化。规划统筹、协同设计,构建规划与景观、业态、建筑、市政协商一致的街区一张图。三是建设实施一体化。根据各类街区单元的建设主体类型、建设成熟度等差异,提出了不同的建设实施模式,明确不同细分主体在同一街区空间的责任边界。四是规划管理一体化。探索条件转译工具,方便管理者将公园街区管控图则高效精准转译为土地出让规划条件,辅助土地出让管理与项目审批。


点评专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王引

王引认为报告内容十分周全,充分展现了空间治理型规划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认为街区一体化规划实践工作目标明确,是一项把公园城市理念落实为实体空间的有效探索,把规划工作中的“道”和“器”进行了很好的衔接。除此之外,王引还对规划实践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第一,思考如何在街区一体化全流程工作进一步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将公园城市的灵魂一以贯之;第二,建议将天府新区街区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融入成都市控规编管体系并加以完善。

07.《时空维度下现代超大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及其在消防设施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报告人:规划五所所长、院副总工程师 高菲

消防安全是城市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消防安全评估作为摸清火灾风险形势及消防安全需求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城市消防工作和消防设施布局的基础。《成都市域城乡消防总体规划》突破传统消防安全评估的框架,以发展的视角,从时空维度全面重新审视超大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形成全新消防安全评估体系,贯彻“以防为主”的理念以有效指导城市消防设施布局。
成都市火灾消防安全评估以“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同时关注支撑保障体系评估,以道路条件、供水支撑等支撑保障体系的缺乏度为修正系数,构建分类化、动态型的现代城市火灾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基于十年历史火灾数据,划定三级火灾风险区,并与城市规划大数据多源融合,以建立火灾风险时空影响因子数据库、空间聚类验证时空影响因子正相关性、依据因子贡献度进行主成分分析三步走的方法,逐层筛选出与成都本土火灾关系最为密切的功能特征指标和建设特征指标。综合时空维度的评估体系,得到火灾风险分项评估图和安全状况分级动态评估图两套图纸,并据此指导消防设施体系优化和专业消防力量部署,实现重点防火单位清单名录动态更新,为辅助消防资源在空间中的精准高效投放及精细化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点评专家: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宋颖

宋颖首先肯定了项目组在超大城市消防安全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深入思考,从小切口出发,把规划做得深入和细致,并采用了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逻辑清晰、成果理性有说服力,是治理型规划的典型案例。同时,她也为《成都市域城乡消防总体规划》建言献策。她提出,专项规划应突出体现在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即如何辅助总体规划和指导详细规划。二是更多探索专项规划下的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输出。另外,宋颖院长还对消防安全布局的细节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08. 《成都市“情绪地图”及其规划应用研究》

报告人:数字规划研究所所长、院副总工程师 于儒海

情绪数据作为解码精细化需求的主线索与探索文本型数据运用的试验场,对规划具有重要价值,使我们能够从时间、空间、行为、体验和关注的多维度、扁平化地深入了解人本需求,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规划领域的应用实践。因此我院围绕成都市“情绪地图”及其规划应用研究开展自主研究课题,以情绪为切口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世界,最终实现以技术创新服务人本需求。


本次研究在技术上有几个重点突破的内容:一是按照语言学语义分析原理,从“人本需求”五大维度,结合本地方言,构建起“情绪语料库”。二是通过对自然语义的研究探索“评论主体抽取技术”,从居民真实评价数据汇总找寻影响其情绪状态的主观原因。三是探索“情绪与空间的关联技术”,详细梳理并构建12类规划场景中的情绪因子语义图谱。

该成果的规划运用场景目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现状感知,持续跟踪“城市情绪”状态,定期分析情绪变化,及时响应和评估应急事件与重大事件影响。二是网状融合,以情绪评估串联全流程,精准挖掘规划设计区域的“人本需求”与优化诉求,用于方案引导。三是靶向链接,识别情绪数据中的“关联信息”进行组合评估,面向城市各子系统定制化分析技术延展应用链条。

点评专家: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黄焕

黄焕首先赞赏了我院本次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认为分享的项目成果各具特色且相互关联,在多维度、多层次、多类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成规院将规划研究和社会人文系统整合的能力,也体现了院技术骨干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黄焕认为我院开了个好头,将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兄弟院之间的交流,互学所长。


关于本项目,黄焕在高度肯定其研究意义和创新技术的同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情绪价值结合不同人群对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研究,这一点会有很广泛的应用,能助力将来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二是规划数字赋能应当联合技术应用和公众参与,人文气息越厚重,社会引导会做得越好,尤其是在机器学习领域,应该把城市作为充满情感的有机生命体,才能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城市的多元包容。

最后,黄焕以“人们建造了城市,城市也反过来塑造了人”勉励大家,鼓励规划师搭好城市向上的阶梯,迎接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