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路停车场TOD一体化城市设计规划研究

一、规划背景与思路

红星路地铁车辆基地位于高新区南侧新川科技园片区内,梓州大道以东,和乐二街以南,规划总面积30.49公顷。车辆基地目前为1号线停车场,同时紧邻规划15号线、25号线、29号线三线换乘站五根松站,五根松站是《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组团级站点。红星路停车场是成都市内首个统筹考虑车辆基地和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本次规划充分落实TOD理念与公园城市理念,以车辆基地土地价值、空间品质、交通效率的三大转变与提升为策略,统筹优化城市功能、土地资源、形态形象及交通系统,实现车辆基地“变废为宝”,推动片区内人、城、产和谐统一与永续发展。

1573784081116517.jpg

总体鸟瞰图

二、设计难点

红星路车辆基地本身是一个以工业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体,其综合开发与轨道站点的综合开发

相比存在更多的设计难点:一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对工程条件的要求更高,车辆段本身的功能构成、盖下柱网的的布置直接影响上盖物业开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二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有限空间需容纳多元功能,这需要对功能布局、城市形态设计的把控有更精细的考量;三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交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上盖开发项目的交通系统规划既要解决大尺度空间带来城市孤岛难题,还需理顺各层平面交通与竖向交通的复杂关系;四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规划管理控制需深化细化,现有的《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未涉及分层对立体空间的控制,无法较好地指导车辆基地上盖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

1573784104256082.jpg

车辆段功能分区

 

三、主要内容

(一)打造开放共享的空中花园

依托车辆基地平台打造以地铁博物馆、城市地铁观光地为特色的活力上盖公园,利用立体慢行通道、上下转换节点、桥梁实现公园与周边城市生态系统及生活生产空间无缝相融,成为对外开放、服务片区的重要活力节点。

1573784126175956.jpg

开放共享的空中花园

 (二)构建多网融合的综合枢纽

精准研判交通活动需求,合理明确轨道线路及站点布局,精细设计互联互通的地下空间系统,科学布局公交枢纽站、P+R停特色创新车场及共享单车停放区,构建“轨道+公交+慢行”多网融合、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1573784140328418.jpg

互联互通的地下空间系统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立体公园社区

布局多元融合、激发活力的产业空间与商业配套,打造活力共享、立体通达的公共活动空间,构建畅通便捷、合理组织的地面交通网络,营造丰富有趣的生活场景,塑造开合有致的大美城市形态,整体创造出一个以人为本、配套完善的立体公园社区。

1573784160101412.jpg

以人为本的立体公园社区

四、 特色创新

(一)开创我院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一体化设计的新规划类型的探索与实践

红星路停车场是成都市内首个统筹考虑车辆基地和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本次一体化城市设计规划编制也是我院第一次开展轨道交通车辆基地TOD一体化设计工作,首次探索形成了我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及周边用地一体化利用规划控制指标标准,对成都市轨道交通TOD一体化规划设计及管控利用和我院开展后续TOD一体化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探索公园城市理念在轨道交通车辆基地TOD设计项目中的应用

本次规划充分贯彻落实公园城市理念,从“人”“城”“境”“业”四个角度优化生活生产空间、强化商业商务服务配套、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系统,强化片区特色,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以轨道交通为引领、以公园社区为特色的城市活力极核,营造了以人为本、配套完善的立体公园社区,探索了公园城市理念在轨道交通车辆基地TOD一体化设计及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