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成都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
获奖情况:2009年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一、规划背景

《成都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针对城市开敞空间不足、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缺乏、应急疏散混乱等问题而编制的城市专项规划。
二、特色和创新

规划首先提出了安全城市与安全社区的理念,提出了包括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场所布局、疏散运输与信息指挥三者合一的规划体系,突出场所应急避险、分区安全评估、全城动态疏散、资源科学分配、指挥及时得力五大功能的研究与系统构建。
(一)高标准:

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与地区的经验,实地调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在体系构建、理念创新等方面都是高标准的。
(二)理念新: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本次规划提出了安全城市与安全社区的理念,同时以规划评估作为规划的前提,采用城市安全分区评估作为规划的基础。
(三)手段新:

为更好的编制规划,规划大量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评估、动态模拟、最优疏散,实现了规划的高技术性。
(四)针对性与可推广性:

规划围绕应急避难的全过程,规划体系中的场所、疏散运输、信息指挥三大板块协同配合,实现安全、高效、有序的体系运作。以有力疏散,异地避难的新策略取代原有的静态避难、就地平衡的思路,破解了大城市市中心土地高价值、用地高密开发、开敞空间稀少的普遍性难题,提高了规划可实施性,具有可推广性。
(五)可操作性:

通过实施难易程度评估,70%的选址点位有近期实施的条件,90%以上点位可以在规划期内实施。

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示意图

中心城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图

 中心城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图

198地区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图

避难通道规划图

 中心城避难场所实施难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