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专家团队助力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 ——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及首批公园城市课题

2018年6月21日和22日,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及8个公园城市课题研究成果专家咨询会分别在北京市、上海市召开。专家咨询会聘请了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石楠,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等的相关领域著名教授以及中规院、杭州规划院的专家。专家咨询会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兰正秋副局长主持,规划项目组及各专题研究课题组依次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及首批公园城市课题专家咨询会(北京)

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及首批公园城市课题专家咨询会(上海)

公园城市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课题组汇报了《公园城市内涵研究》,对公园城市的概念与定义进行

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公园城市“公共、生态、生活、生产”四大基本属性,同时还研究了公园城市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公园城市评价体系、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战略与措施等。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课题组汇报

中央党校课题组汇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研究》,主要从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的新理念、新内容、新亮点、新价值、新典范5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的和谐性、高效性、系统性、人民性、休闲性特征与哲学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时代价值、创新价值。

中央党校课题组汇报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汇报了《公园城市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公园城市对提高生活品质的时代意义,以及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环境品质、提升文化活力、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群体融合、引导社会发展等六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公园城市建设如何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提出了十大建议。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汇报

腾讯云研究院课题组汇报了《公园城市消费场景研究》,主要分析了公园城市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场景业态形式、标准体系等内容,最后总结提出建设公园城市有利于营造以生态为本底、多功能复合的新消费场景,满足市民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形成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

腾讯云研究院课题组汇报

清华大学课题组汇报了《绿色生态价值研究》,课题组研究了绿色生态价值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度量性、可比性、导向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等原则,构建“绿色生态建设指数”和“绿色生态价值指数”指标体系,指导公园城市规划建设。

清华大学课题组汇报

联合国人居署公园城市指标体系的国际经验与趋势研究课题组深入研究了鲁尔大都市、新加坡、墨西哥城、墨尔本等国际先进城市的经验与发展趋势,并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联合国人居署课题组汇报

同济大学课题组汇报了《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研究》,厘清了公园城市中公园的类型和形态表现,明确了不同类型公园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及建设标准等,并结合成都城市地理特征与文化特色,提出了构建完整的公园形态体系、发展城市保护地、深度拓展公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完善延伸生态廊道系统、提升现有公园质量、突出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体系规划建设等建议。

同济大学课题组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汇报了《公园城市对城市品牌价值的研究》,针对公园城市对城市品牌价值的意义、内涵、资源要求、价值要素和建设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同时对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提出了复兴成都城市文脉,树立公园城市口碑,突出公园城市个性,力推公园城市标准,构建成都话语体系等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汇报

评审专家精彩点评

听取汇报后,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领衔的评审专家组对首批公园城市课题中期成果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指出,规划与各课题研究成果扎实深入、内容详实,体现了各项目团队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各专题精准把握国家发展大势,突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习近平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殷切希望。建议各课题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公园城市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衔接,推动公园城市理念在实践中落地见效。

贺克斌院士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认为应将公园城市作为城市新理念和发展新道路,指引未来城市发展。同时建议各课题组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发展实际,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举措和策略。

唐凯会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认为公园城市内涵可以用两条路径去理解:一是要围绕公园城市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经济发展;二是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同时还表示,成都在治理大城市病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十字方针”的差异化发展战略,特别是“中优”的“三降两提升”等策略是治理中心区大城市病发展模式的具体化表现。建议各课题聚焦公园城市与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核心问题,全方位引导新时代城市发展。

李晓江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石楠表示,公园城市是基于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大发展转变:一是从“GDP导向”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从“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转向“强调环境资源的修复、强调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强调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石楠副理事长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林坚表示公园城市规划与成都总规衔接充分,各专题研究成果已形成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关系。同时还认为,公园城市理念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绿色发展的大方针,也凸显了成都具有良好绿色生态与深厚文化本底的显著特质。

林坚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表示规划与各研究课题有高度、有深度,建议在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一是课题研究方面,公园城市内涵研究课题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领其他课题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标准化与形态要素量化研究,增强研究的可实施性。二是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建议采用渐进式推进模式,要考虑旧城和新区不同的措施和要求。

张尚武副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认为规划与各研究成果站位较高,理论和思路创新性强,为全国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成都一直非常注重城市环境,实施了一系列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举措,如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成都府南河改造项目。未来,成都可将公园城市打造成为专有品牌,推动成都城市发展在全国起到领跑作用。

毛其智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表示各研究成果在公园城市大框架下,以生态为基础,兼顾了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内容,结论严谨、分析透彻、紧扣主题,重构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和发展路径。同时还认为,公园城市实质是城市场所再造,营造吸引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进行交往的场所,形成了新时代的生产力。同时建议进一步研究公共服务和绿色生态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建设顺序优先级。

叶裕民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红扬认为,规划与课题成果创意性较强,以整体宏观视野展现出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愿景。建议用不同模式结构来串联不同尺度、不同层面的公园形态,全面围绕公园城市建设,重新梳理并优化城市发展思路,为全国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红扬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表示,研究专题各具特色,思考深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与指导性,能在尊重自然本底的前提下,合理地人为干预环境,把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有机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有机命运共同体。最后建议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详细采集城市的基本数据,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系统。

成玉宁教授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崔海洋建议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以公园城市为抓手推动成都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全国起到先行示范与带头作用,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新高潮。

崔海洋副总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副院长王忠杰认为公园城市规划与课题研究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科学化和全面性等特征,从理论体系构建到实践探索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创新性。认为应将国家治理生态文明观、城市转型发展观以及美丽中国人居环境观的城市发展新三观融入公园城市规划研究中。同时,对于无法按照公园城市模式全面改造的旧城区域,应从城市大空间聚焦到城市微空间,结合不同区域特征,逐步按照公园城市理念与标准进行更新改造。

王忠杰副院长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焦永利认为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吸引优秀人才,从而创造一批创新成果,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发展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政策设计,旨在打造更加广域化、立体化、精致化的未来之城。

焦永利副教授

本次咨询会各位专家学者对公园城市规划及研究专题进行了深入与详尽的点评,有利于规划编制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厘清方向、明晰重点。下一步,规划与各专题项目组将根据本次专家咨询会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全面深化与完善,并加强专题间的衔接,系统形成公园城市理论框架体系,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成都也将形成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系统成果,并在公园城市全球论坛上进行全面发布,以此增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实践典范城市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