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一起成长——奋斗的足迹: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史

自1983年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成立,1989年更名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成规院),至今,成规院已伴随成都走过了三十六个年头。三十六年时光荏苒,成规院跟随城市发展步伐三迁院址,从建院之初寥寥数十人,到如今二百余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三十六年征程,一代代成规院人用智慧与汗水,推动着成规院不断创新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三十六年砥砺前行,从成都走向全国,成规院筑心营城,围绕自身建设不断改革,植根成都,深入把握城市发展脉络,不断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与城市一起成长,谱写了一曲大美之城的华丽乐章。

前身(1983-1988年):艰苦创业,揭开规划序幕

改革开放后,成都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成规院应运而生,作为成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路者,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积极参与总规修编等重大项目,为奠定成都城市格局提供了规划技术支撑。

从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成都市就被国家确立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1956年经国家建委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成都市的城市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功能布局等重大问题,成都市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照此进行; 1978年,小平同志点燃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火花,照亮了成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之路,成都经济突飞猛进,1987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百亿级,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市中前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显现,原有的规划已不适应当下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形势,1982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对总规的修编工作,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1983,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作为成都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机构,成都市规划设计院踏上了对成都市规划建设的支撑之路。而它,正是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前身。

建院初期,面临着人手不足、资料不全、办公设备简陋等多重困难。老一辈的成规院人艰苦创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做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图纸绘制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技术支撑,勇担重任,承担了82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并获国务院批准。这是改革开放后成都对总规的第一次修编,作为当时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着成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为成都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1570585299817604.gif

时任成规院李茂定书记等领导合照

初创(1989-1999年):夯基垒台,探索发展道路

城市规划管理与编制正式分离,成规院肩负规划编制重要使命,用技术支撑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198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为计划单列市,成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更有利于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开展,成都市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实行政事分开,新成立的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实施工作,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正式更名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为隶属于规划局的规划编制事业单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成都进入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此时,初创的成规院通过参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五路一桥”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撑成都市“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奉献自己的技术力量,为成都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更好支撑城市发展,成规院大胆改革技术及质量管理,加强资质建设、人才建设等,探索院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加强技术和质量管理,院第一套技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其中包括《成都市规划技术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强化质量管理,1990年,在全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揭开了院质量管理工作的序幕。加强资质建设,1993年,成规院获第一批全国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在行业内得到充分认可。加强人才培养,探索项目负责人技术管理方式,任命了第一批项目负责人,打破论资排辈,以竞聘方式选拔人才,为之后的项目负责人制度打下了基础。

成规院开始注重成果宣传和公众参与,承接的重大规划获得多个奖项,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迈向21世纪的成都——成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成果展览》,让规划与公众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得到公众极大认可,在全成都反响热烈,不仅宣传了总规成果,更锻炼和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承担的多项重要规划工作荣获国际国内多个奖项,其中,按《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最佳范例奖”等五项国际大奖;《成都市西区、南区规划》、《成都市城镇体系规划》等项目获部级城乡建设优秀设计三等奖。

1570585299825177.jpg

成规院TQC工作复查大会

1570585299140042.gif

市领导参观总规成果展

成长(2000-2007年):立柱架梁,完善制度框架

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实践、参与成都特色控规体系建立等重大规划工作,全力支撑成都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WTO的世纪之交,成都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级,带动着成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同时,成都开始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全域成都规划为抓手,踏上了“城乡统筹”的探索之路。成规院作为成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干力量,作了大量规划探索,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打破行政区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促进城乡功能结构、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明确了成都市的总体功能分区,构建了“多中心、走廊型、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形态,确立了无缝化对接的城乡一体的全域交通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成都城乡统筹发展和各类规划奠定了全域基本格局。同时,在国内率先探索城市近郊非建设用地规划,对198地区进行专题研究,初步奠定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生态格局。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规,实现控规满覆盖,参与编制技术管理规定,在国内首创“技术管理规定+控规图则”的形式,形成了一套成都特色的控规体系。

成规院用改革创新开拓局面,全方位改革生产经营、人事、质量管理等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框架,为队伍建设集聚了人才基础,提升了规划编制水平,为成规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实行生产经营模式改革,2005年,制定了经济技术责任制方案,建立了现代化企业的激励机制,强化了设计所职责,极大了调动各设计所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全院的竞争力。实行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制定《聘用专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实施事业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解决了事业编制规模不能支撑城市规划工作的矛盾; 2004年,出台《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建立符合成规院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员聘期管理制度、激励分配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为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打下了牢固的制度基础;2005年首次在全院实施了打破身份及职务终身制的全院人员竞聘上岗和以岗位贡献大小为要素的岗位绩效分配制度,并不断地实施和优化完善。实行质量管理改革,2005年,引入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提出“规划·规范,品牌·品质”的质量方针,制定了ISO9001系列作业文件,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这套体系规范工作流程,一直沿用至今,保障了编制成果质量。

随着对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成规院编制完成大批优秀项目,获奖数量不断增加,参与国家级规范编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按成规院规划方案实施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及“国际舍斯河流奖”,《成都市中心城非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都市中心城近期建设规划》等获四川省优秀规划设计项目一、二、三等奖,行业地位逐渐提升,走到了全省前列。主编的第一个国家级规划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荣获建设部全国城乡规划标准规范工作优秀编制单位称号。

1570585299904269.gif

成规院竞聘上岗动员大会

1570585299288442.jpg

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第一次审核会议

壮大(2008-2013年):明确目标,做精规划主业

成规院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责,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灾后重建、藏区援建、扶贫助学等,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承接市委市政府重大规划工作,为成都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强有力的主干作用。2008年,成都市规划建设的探索实践不仅未因突发的“5·12” 汶川特大地震而中止,反而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了进程。作为成都市城乡规划的主力军,成规院义不容辞承担起灾后重建的重任,全力投身地震灾害灾后评估及重建工作,先后完成多项灾后重建规划;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藏区的号召,选派技术骨干到藏区工作,开展扶贫援建规划工作;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开展定点帮扶及技术扶贫,义务完成数十项规划编制工作。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实践,成规院摸索出了一套成都特色的城乡统筹规划思路和方法。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参与编制11版总规,承接了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为成都城乡建设提档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规院明确发展战略、突出规划主业,并基于此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交流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自身制度。2009年印发了《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指引》,首次将院的发展目标、理念、策略及科技观、人才观、质量观等管理思路及城乡统筹的蓝海战略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并作出削枝强干的决定,注销建筑资质,突出城市规划主业,决心把规划做深、做精;2010年进一步提出了“三步走”发展目标,提出近期发展目标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远期发展目标为“全国领先规划强院”,远景展望为“世界知名规划机构”,为成规院的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指引着成规院人围绕此目标而努力。人才队伍建设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2008年提出实施“树人工程”,首次赴各大院校开展校园招聘,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的招聘流程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2009年,又制定“三鹰计划”、“导师制”等人才培养制度,开创具有成规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出台《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岗位分级管理办法》,完善了技术人员的培养发展的晋升通道,深化了设计所技术岗位管理工作;2011年起,与清华大学携手建立 “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 ,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俄勒冈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等高校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为院内人才成长提供了多渠道培养平台。承办成都市级规划刊物《成都规划》,作为院内及规划行业技术交流的平台。

成规院用规划践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同时,加强了城乡统筹经验的对外输出,创新提出“小、组、微、生”、“产城一体单元”等规划理念,编制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全面投入灾后重建工作,荣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发的“城市规划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依托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实践优势,成规院通过先导性、战略性和首创性的项目实践,以城乡统筹规划为特色品牌向外输出,先后在湖南、河北、青海等多个省市承接了一系列城乡统筹规划,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创造了一片蓝海,奠定了成规院在全国城乡统筹规划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品牌优势。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突破,在新村建设中结合成都特点,归纳总结,提出“小、组、微、生”的建设模式;在探索天府新区规划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在全国首次地提出“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和理念,创新新区发展模式。一大批优秀项目斩获各级奖项,其中《德格县马尼干戈乡措巴村新路海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金奖。《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两个项目获得2008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也是成规院首次获得这项全国最高等级奖项的一等奖,规划编制成果质量显著提高,获得行业的极大认可,全国行业影响力大幅提升。

1570585299450327.jpg

院领导带队赴灾后重建现场踏勘

1570585299183745.jpg

黄彦蓉副省长向成规院赠锦旗

转型(2014-):务实创新,建设智库强院

作为成都城乡规划管理的技术支撑,成规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天府新区为标志,成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提出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成都要发挥主干作用。成规院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要求,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并承担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东部新城战略规划》、《“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空间发展规划》等系列重大规划项目,强化规划公共政策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发挥了规划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

新的历史使命下,成规院开启发展的新征程,开始探索自身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务实创新体系”建设,紧抓发展机遇,顺应机构改革,持续向“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设计强院”的目标迈进。2014年,为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成规院由设计型机构向设计研究型机构转型,成规院出台了《加快务实创新体系构建 建设全国一流规划强院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务实创新作为成规院核心发展理念,走面向实践的规划创新之路,提高成规院的核心竞争力。同年,以此文件为纲领先后出台二十余项制度文件,以构建务实创新体系为核心,成规院围绕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研究、项目管理、培训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于2015年正式印发了《组织文化手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文化体系,明确“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设计强院”的组织愿景,提出“服务社会,规划未来,让城乡更美好”的组织使命,进一步强化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务实创新,追求卓越;敬业严谨,团结协作”的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务实创新文化氛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软实力;为强化院务实创新,加大规划研究的力度,探索“研究室机制”,成立了生态、交通、旧城更新、产业、天府文化等五个研究室,强化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针对性展开深入研究;优化职位体系,建立“技术与管理双通道”的职位体系,开展新员工及中干领导力培训,为人才的培养与晋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成立信息中心,全面强化规划和信息化的融合,强化信息化对规划的支撑,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助推规划务实创新。自此,成规院正式开启了智库建设的转型发展之路。2017年,成规院获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以此为契机,出台《进一步深化务实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强院的实施意见》,制订《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持续优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成规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成规院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加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牌子,开展公园城市研究工作,切实支撑成都公园城市建设;2019年,成立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顺应机构改革,探索规划最前沿理念。

围绕“智库建设”,通过加强务实创新体系的构建,成规院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突破,项目获奖再创新高,为建设“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设计强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加大研发投入,在城市发展规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旧城更新等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科研课题,参与编制和出版了《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与实践》、《诗画乡村》、《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等多本著作;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规划技术的融合,城市综合数据库基础框架基本建设完成,规划大数据应用逐步推广,数据增强设计理念持续应用于各类型规划项目,参与构建了成都市教育空间信息平台、成都市“多规合一”空间信息数据平台等,完成了14个软件著作权登记。在规划实践中不断务实创新,围绕公园城市建设、小街区规制等规划实践,探索了一条从理论研究、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到建设实践的务实创新路径,并在全国各大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成规院的行业影响力。项目获奖再上新台阶,在“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中,荣获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的历史最佳成绩,在29项一等奖中占有3席。2018年荣获“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1570585299684592.jpg

承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

1570585299521588.jpg

荣获“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三十六年来,成规院不断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已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为成都市的规划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成规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成都、服务全国,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共进,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为新时代描绘最美的画卷,勾绘蜀川盛景,谱写盛世华章,为成都可持续发展贡献成规院力量!

 

附:发展简史

1983

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成立,办公地点为成华街。

1989

原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更名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级别为县(处)级,人员编制98人。成立中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及共青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院第一套技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其中包括《成都市规划技术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

1990

成规院在全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成立TQC委员会;院工会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院QC小组成果《微机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在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优秀QC小组成果评选发布会上获二等奖。

1993

获取第一批全国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

1996

组织承办的“迈向21世纪的成都——成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成果展览”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公开向全市人民展出,同时与多家新闻单位联合开办专题栏目,宣传城市规划和成都市总规修编工作的内容。

1998

办公地点搬迁至五丁路规划大楼。

1999

承编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按成规院编制的《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最佳范例奖”等五项国际大奖。

2001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荣获部优二等奖。

2002

全面实施院综合改革方案,建立以“生产管理例会”、“技术管理例会”和“行政管理例会”三会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框架;成立院技术委员会。

2003

主办“成都市大容量快速交通国际研讨会”,为成规院首次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获取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主编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荣获建设部全国城乡规划标准规范工作优秀编制单位称号,成果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

成规院职代会成立;按成规院规划方案实施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5

建立设计所“经济技术责任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参与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经批准为国家标准。

2006

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成都市发展走廊控制规划》等规划项目;院党总支成立;建设完成院官方网站;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国际舍斯河流奖”。

2007

承办西南地区规划院联谊会; 25名员工进入成规院与清华大学联办的工程硕士成都班学习。

2008

全面投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承担成都市彭州龙门山镇、崇州市街子镇等系列灾后重建实施规划项目;开展技术管理体制重构工作,成立院技术委员会规划专委会和交通专委会;《成都规划》和《交流》创刊;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发的城市规划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等3个项目获部优奖项。

2009

承担《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都市区新型城乡形态控制规划》等规划项目;出台《新员工导师制度》、《新员工手册》,加大新员工培养力度;入选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德格县马尼干戈乡措巴村新路海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金奖。

2010

承担《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全域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项目;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力争建设成为“世界知名规划机构”;正式启用《院视觉识别系统(VI)》;承办全国“城乡统筹与规划”专题交流研讨会;参与编制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经批准为行业标准;《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荣获部优一等奖,《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龙门山镇灾后重建实施规划》等9个项目获部优奖项。

2011

围绕省、市政府中心工作,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四川省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副组长单位全程参与全国城乡统筹规划研究工作,完成《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一书;出台《深化完善院技术管理实施意见》,加强院技术管理;与清华大学携手建立“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签订培训合作协议;承办首届全国副省级城市规划院联席会;获取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参与编制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经批准为国家标准。

2012

承担《天府新区成都分区规划》、天府新区龙泉、双流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一系列专项规划;完成《成都市北部城区旧城改造总体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等项目;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与美国俄勒冈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签订培训协议;天府新区规划工作获省、市政府嘉奖,黄彦蓉副省长授予锦旗;《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体系规划》等12个项目获部优奖项。

2013

承担《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3-2030)》、《全域成都总体规划》等省、市重点规划修编工作;加强规划前瞻性研究,修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提出“务实创新”为院总体发展理念;承办2013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城市转型发展&城乡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办公地点搬迁至高新区“天府新谷”新办公楼。

2014

承担《成都市生态总体规划》、《成都市“多网融合”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等规划项目;制定《加快务实创新体系构建 建设全国一流规划强院的实施意见》,构建院务实创新体系;构建“1+3”制度体系,并制定、完善二十七项管理制度,全面推动我院转型发展;成立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部分院;承办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成都市北部城区旧城改造总体规划》等4个项目获部优奖项。

2015

承担《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成都工业战略后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项目;完成《“小街区”规制研究》、《四川省城市老旧社区有机更新规划研究》等科研课题;完成院组织文化梳理工作,形成《院组织文化手册》,明确“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设计强院”的组织愿景;制定《技术岗位管理办法(试行)》、《技术岗位说明书》等系列文件,搭建职业发展“双通道”;成立生态、交通、旧城更新3个研究室,强化院研究和创新能力;成立交通规划设计研究分院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分院;承办“第三届中国实施规划学术研讨会”;获取土地规划乙级资质。

2016

启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工作,并顺利通过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专题审议;完成《成都市网络城市规划研究》、《空间句法在成都市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等科研课题;为适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要求,完成管理科室岗位绩效管理制度改革;承办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自由论坛——“小街区,大战略”;《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3-2030)》、《成都市中心城特色风貌街道专项规划》等10个项目获部优奖项。

2017

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2017年质量管理体系在认证审核;承担市级层面、分区规划、控规、总体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共计60余项“四级规划体系提升行动”项目,支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出台《管理科室岗位绩效管理办法》,优化完善管理科室绩效管理,实现全院人员岗位及职业发展管理全覆盖。

2018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加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牌子;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务实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智库型规划强院的实施意见》;成立产业、天府文化2个研究室,强化院研究和创新能力;主编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顺利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在“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中再创佳绩。在此项我国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最高层次奖项评选中,成规院荣获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的历史最佳成绩,在29项一等奖中占有3席,在全国规划设计机构中名列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