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村扶贫规划

项目名称: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村扶贫规划
获奖情况:2015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一、规划背景

2011年起,中央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农村扶贫规划不仅涉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改善,更应与区域城镇化与人口梯度转移、产业发展与就业、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层面紧密结合。2013年,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村因居民收入在全成都市域内处于落后水平,整体生活水平亟待改善,被成都市市委选为重点帮扶对象之一。在此背景下,以规划为龙头的扶贫工作正式展开。

图1 区位图

图2 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特色和创新

(一)保持经济发展,实现扶贫增收

平水桥村的产业发展注重“一三产互动”,从空间局面来看的基本布局原则为:一产,各片区依托主导有机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成片化、集中化、现代化的大美田园;三产,以农业景观与滨河资源为依托,打造特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一带四区”的产业布局结构。(图3)
(二)实施产村相融,构建产村体系

规划提出通过推动生产现代化、生活品质化、生态景观化,实现平水桥村的三生共荣,将其建设成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高效循环农业为特色的成都美丽乡村示范点。本次规划确定平水桥村适宜发展50-200亩规模左右的家庭农庄,
以种养项目为基础,以家庭农庄为单位,划分产村细胞,实现产村相融,构建“聚居点-家庭农庄”为基本细胞单元的产村相融系统。每处家庭农场规模控制在50-200亩,若干个家庭农场形成一个产村细胞,以产村细胞为单位构建产村相融系统,形成“1+3+8”的产村体系结构。

图3  产村布局规划图

图4 产村体系规划图

 
(三)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愁文化

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布局践行“小组微生”的布局理念,农村新型社区人均综合建设用地面积为70平方米/人。(图5)平水桥村在既有村庄总体规划中已经对经济收入、居住模式、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服设施、林盘保护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安排,景观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四片、两轴、多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保护重要的农业示范区和景观廊道。(图6)规划将乡愁记忆碎片进行保留、整合与利用,使其成为展示乡愁的物质载体,在保留重要林盘空间格局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林盘整治规划,从而使乡愁文化在村庄空间形态上能够得以传承与体现。

图5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6 景观结构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