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讲坛丨系列报道一

11月6日,我院举行“大咖讲坛”,邀请了六位行业大咖,分享他们在规划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开放前沿、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

李晓江.jpg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美好生活需要的九个维度思考》

李晓江在演讲中提出新时期城市发展面临了三个主要变化,包括发展主体的变化、发展模式的变化和发展逻辑的变化,对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各类需求满足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关切,有九个方面尤其需要关注。一是人的结构。在社会视角、经济视角以外,还有价值观视角,如兴趣、偏好、立场选择等,会带来阶层分化,进而带来城市空间分异。二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我国城乡规划和城镇化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县级单元治理的责任是要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融合放在第一位,推进城乡均衡和社会公平。三是人的迁徙。城镇化的下半场发展逻辑由“产-城-人”向“城-人-产”转变,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迁徙的目的已经从提高收入赡养家庭转向实现美好生活需求。四是人的消费。中国是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比特别低的国家,未来消费还有巨大的潜力需要释放,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提前进行谋划和保障。五是人的碳排。城乡建设领域双碳战略需要准确预测未来需求的峰值,去碳路径需要依靠绿色技术、材料、设备与绿色生活方式共同推进,强化综合降碳能力。六是人的移动。移动是人们实现工作生活的基本前提,受到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的双重约束。就城市交通而言,随着城市阶层分化和需求多元化,交通供给应该更加重视选择性和公平性。七是人的安全。灾害与事故类型多种多样,城市也更加脆弱,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高层建筑、老旧住区、地下空间均应重点关注城市安全韧性与风险,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类灾害。八是人的空间。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水平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空间正义。九是人的场所。要实现满足人的不同价值观、偏好、兴趣的多元化体验与消费交往、展会观演、休闲娱乐、亲子运动等的场所供给与营造。

张晓玲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国土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张晓玲研究员指出,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进展已经在完成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印发我国首部“多规合一”规划、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推进“五级三类”规划编制、构建上下贯通的“一张图”、推进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九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体现出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底线思维、存量时代、数字化实施”四大鲜明特色。

张晓玲研究员结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的经验,从10个要点与10条逻辑线分享了国土空间规划基本理念与范式,具体包括规划地位与作用、规划成果、管控与引导、“双评价”、空间集聚与均衡、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各类空间管控与引导、国土综合整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空间统筹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最后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原总规划师

《新时代——城市设计的新容量》

王引从新时代的特征、对城市设计对象的认识升级、对城市设计学科的认识升级、城市设计的新容量需要新方法四个方面,阐明了“新时代,城市设计的新容量”主题内涵。

在新时代的特征方面,王引指出新时代观念理念尤其是生态文明观的改变以及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我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重新审视学科的宗旨、内容、框架、标准等。

在对城市设计对象的认识升级方面,王引指出新的生态文明观,需要我们升级对城市设计对象的认识,将原本就存在但不被关注的自然资源要素设定为认识对象,将城市设计对象由城市扩展至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全域物质世界,从而丰富研究内容。

在对城市设计学科的认识升级方面,王引通过对城市生命体中的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设计学科的迭代发展和城市设计方法论分析,提出需进一步升级城市设计学科的认识,明确城市设计的“道”是城市、乡村、自然界的“形”与“色”,重点是设计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形态,满足人的多种需求。

在城市设计的新容量需要新方法方面,王引指出新时代的特征、城市设计对象的丰富、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在客观上导致了当代的城市设计出现新容量,其中新时代的观念理念提升(认识的升华)是新容量的本源。有鉴于此,王引提出“循天人合一而悟道、依地区条件而参法、寻技术技巧而理术、应实施需求而明器”的应对新方法,并指出以天人合一之理念,汲取大地之精华,回馈人类之主见,是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自然之路,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