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

01 项目背景及意义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是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大示范工程”之一,也是引领公园城市发展的先行示范样板,肩负着“未来城市”实践探索的时代使命。

公园社区作为规划呈现和市民感受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宏观战略谋划转化为城市发展可感可及可体验的具体载体。在建设公园城市背景下,公园社区的规划体现城市微观层面空间营建的精雕细琢,从实施呈现层面切实推进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建设。

2016年至今,鹿溪智谷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2016至2018年,完成规划编制。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片区城市设计,确定了组团化、嵌套式的布局结构,同时形成了对地标、界面、视廊等三维空间的要素管控;2018至2019年,设计与开发同步推进。逐步开展片区开发,推进建设项目。但由于缺乏社区层面的系统化建设指引,各项目主体之间各自为政,难以聚力实现城市高能级功能、高品质形态;2020年至今,规划、建设双轨制协同,解决实施层面的一体化问题。一方面通过EPC工程总承包,从项目侧实现统一建设实施;另一方面开展社区及街区一体化规划,指导建筑、景观、市政单位在公共空间的具体工程设计。

目前,鹿溪智谷按照街区一体化思路,进入全新的工作序列。以高质量空间治理为引领,以面向实施为导向,尝试探索出一条实现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实施的路径。

图片

图1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区位图(左)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范围图(右)
02 主要内容

(1)空间体系协同谋划,从“各自为政”到“体系共识”,形成五项社区功能体系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实现由传统规划自上而下理念传导到社区实施层面多元共治的转变。在落实上位规划理念的同时达成空间体系建设共识,在体系层面协同多方主体,系统谋划形成可指引实施建设的社区功能体系。

自然生态方面,拓展社区自然生态体系的服务对象,以生物视角与人群视角共同构建社区自然美好家园。保护原生自然栖息地,营造动物在城市核心区内部栖息的生境空间,以本土化、自然化手法打造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打造城园融合、场景多元的城市公园景观。公共空间方面,实现从单一街道空间到无处不在的街区公共空间转变。根据人群出行路径建设社区绿道,形成公共空间主骨架,布局可驻足可交往的节点形成庭院广场,增加步行通道织密公共空间网络。商业消费方面,以激发社区商业活力氛围为导向,在保障基本商业服务需求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打造三类商业业态场景。交通有序方面,从工程标准思维向人本思维转变,营造快慢有序、各行其道的出行体验。构建车行快速通达,慢行安全稳静的路网体系,打造独立、舒适、便捷的骑行网络。市政设施方面,以秩序化、隐蔽化、景观化为原则,通过消隐化邻避设施与集中并置市政箱体,使市政设施及各类箱体与街区环境相融合,对街区景观风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图片

图2 社区功能体系协同一张图

(2)建设品质蓝图管控,从“工程思维”向“深度人本”转变,形成三项管控工具

在建设实施阶段,以人的切身感受为核心,构建高品质街区空间。建立起目标导向、功能优先的街区管控图则、街道定制断面、街道三维模型等设计管控指引,各建设主体在统一的规划蓝图上根据权属边界各就其位,形成一张蓝图一起干,实现街区公共空间、商业界面、慢行路径等的一体化共建。

编制刚弹结合的街区管控图则,分析既有建设方案,通过打破道路红线的天然分割,协调统筹街道空间。以功能优先、目标呈现为原则,根据功能体系精确落实图则管控要素,形成各主体认可、遵循的设计指引。

制定街道定制断面,按需配置路权空间,并为每一条街道量身定做断面,根据绿色交通体系中街道功能选配功能模块。划分基础慢行、慢行主通道及车行空间等街道功能,根据街道“快慢属性”选配功能模块,保障“该快的街道”车辆快速便捷通行,“该慢的街道”行人步行舒适。

建立街道三维模型指引,协调地块业主与市政道路建设主体,共同达成建设提升事项。在明确用地建设阶段基础上,统筹考虑已有方案改造难度,协调建设主体,制定街道提升指引方案。通过实际方案模型表达,从绿化空间、市政街道空间、公共漫游空间、商业界面等角度形成多项实施行动提升指引。

图片

图3 科技港桐子路三维模型及建设指引图

(3)社群归属共享共治,从“一家之言”到“百花齐放”,形成三项实施行动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以社区共治为目标,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空间治理模式,以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发动“政府、市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让社区自己决定“建什么、改什么、如何建”,让居民意见实质影响到社区的规划建设实施。

以社区文化地标定义社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气质,举办多类型设计竞赛激发多元主体活力。设置社区内的城市地标节点,由功能区管委会组织,以城市文化地标为主题组织国际设计竞赛,结合门户节点组织新锐设计竞赛,形成社区独特文化标志与归属气质。

精准把握居民建设诉求,制定社区项目建设清单,并探索多类型的公众设计形式。营造社区公共环境,由街道办、居委会组织,以社区广场、口袋公园、过街桥、社区标志符号或雕塑设计等为主题组织全民参与的设计竞赛;组织商业艺术标识竞赛,由业主单位组织,以商业前广场艺术装置或商业LOGO设计为主题组织相关设计竞赛。通过设置专业组与公众组让市民均可投稿参与到设计阶段的概念构思,并且采用线下+线上多维度开放评选形式,让社区市民更多参与到方案评选过程中。

精准满足本地人群需求,以多元社区活动增强归属感。由社事局组织,联合街道办、居委会承办,业主和居民共同成立鹿溪智谷社群联盟,组织社区文化、美化、体育活动。针对社区艺术展廊、公园涂装艺术设计等组织设计活动,结合鹿溪河湿地公园举办亲子故事会、社区音乐会、露天秀场、流动剧场、公共艺术节等活动。

03 项目创新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通过探索实施导向下的公园社区规划实践路径,以期切实推动社区建设的人本化呈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人城境业”融合共生。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从“空间体系协同谋划”、“建设品质蓝图管控”、“社群归属共享共治”等方面系统建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实施路径,为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基础。在社区层面达成空间体系的协同谋划,形成社区建设共同目标;在街区层面通过一张蓝图管控,指引相关主体把控实施建设品质;在社区治理层面,通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社区的精神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