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讲坛丨系列报道二

11月6日,我院举行“大咖讲坛”,邀请了六位行业大咖,分享他们在规划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开放前沿、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


熊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全球城市新发展趋势与上海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探索》

熊健在报告中指出,纵观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气候变化、新经济、包容性、数字技术、韧性城市成为关注热点,各大城市均在加快规划与行动,以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与国内许多超大城市一样,上海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和重要关口,需要立足战略使命,把握全球发展大势,明确新形势下的空间发展战略导向,不断提升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具体实践包括:①关注气候变化整体趋势与风险影响,开展上海市国土空间气候适应性策略框架研究,优化上海生态空间格局,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并通过城市空间艺术季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上海实践。②关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机遇期,把握“区位中心化、要素集群化、用地混合化、场景遍在化“等创新空间新特征,发挥主城优势,为产业新赛道创造承载空间。③关注超大城市人口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行动,努力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提升对关键岗位的包容度,创造开放共享的人文环境。④关注数字技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影响,积极探索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研究虚实融合对空间的影响,加快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数字化转型。⑤关注后疫情时期城市综合运行变化,建立全维度城市韧性体系,以韧性社区为抓手,不断提升空间治理韧性水平。此外,还从区域、市域、社区角度分享上海空间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司马晓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首席规划师

《城市设计引领深圳高品质人居环境深度营造》

司马晓董事长指出,在深圳的40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将城市设计作为引领、推动深圳高品质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国家赋予深圳的使命下,深圳将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城市发展建设,其城市设计工作环境也在价值追求、空间基底、城市产品、运行环境呈现“不同以往”。在总体城市设计方面有四大任务:

一是更和谐、更紧密的山海城人共生关系。实现“通山”“达海”“贯城”“串趣”,推进“山海连城”计划,推动城市有机生命共同体全域全要素整体设计,系统性、结构性再升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圳家园。

二是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公共活力。通过有活力有温度的公共空间,小处着手,“小空间”带来“大幸福”,通过城市设计打造家门口畅享自然的活力场域、激发社区活力的口袋公园等。

三是高紧凑度、品质效率兼顾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密度中追求品质,并引入城市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度,全流程保障城市复杂片区从高水平城市设计到高品质实施落地。

四是风貌特色、城市记忆文化自信、创新活力。对老村落、军事屯所、墟市、改革地标建筑及典型片区等进行特征保育,通过历史场所活化催化一系列精细化场所营造行动等。

黄焕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副院长

《荆楚澎湃、共立潮头——武汉都市圈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黄焕回顾了荆楚往事:荆楚文化的起源、播散、流变、复兴、转型都与水息息相关,从楚国依水建都,到开凿运河成就霸业,到江汉平原圩垸屯田,再到武汉开埠转型,荆楚历史就是一部如何因势利导,治水营城的历史。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水这个关键,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空间统筹为手段,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支撑,以流域作为生态文明治理的基本单元,以都市圈作为引领增长的核心,在更大的尺度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就是在这样的逻辑导向下形成的。武汉市在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的体系下,以水为脉,构建了“1+3 ”流域治理与统筹发展体系,“1”是理水营城,“3”是以水定城、以水润城和以水优城,流域综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湖北遵循了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的脉络,从城市圈到都市圈,提出了建设三大都市圈的目标任务,更加务实的抓住了战略重心。武汉也从原来的1+8城市圈聚焦到了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都市圈,按照坚持目标共谋、安全共筑、产业共兴、交通共建、引擎共铸、魅力共显的原则,沿江环湖构建8大城市组团,高质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突出天河、花湖航天双枢纽作用,在临界地区打造区域发展主引擎,提升滨水地区空间环境品质,通过一系列措施,支撑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