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设施再更新”学术对话

21日上午,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设施再更新”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学术会议厅6举行,对话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晓江担任主席,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九利担任学术召集人,匡晓明、杨涛、吴楠、龙瀛、胡峰、张建栋、杨潇等多位行业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共200多人共同参与了本次对话。

1571708655122193.jpg

与会嘉宾围绕城市核心区公共空间品质营造、绿色公共空间生态价值转化、大数据及信息技术在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中的应用、街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以及社区治理促进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571708655830857.jpg

李晓江:活力的本质是对各种人群的权力的尊重和对各种城市现象的包容,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既要涉及到城市的核心地区,也要关注到社区层面,社区公共空间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公共空间的提升是城市的核心命题,需要非常精致的工作,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做好多专业、多部门的融合。

1571708655590396.jpg

曾九利:结合成都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共空间场景营造的新模式、街道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的新理念、社区发展治理促进公共空间提升的新路径,探讨了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与设施再更新的规划思路、实施路径与技术方法。

1571708655424164.jpg

匡晓明:综合考量物质空间、心理环境、场所意义、地域文化四个方面的质量。结合旧城中心区、城市新区案例,提出塑造高品质公共空间三大关注点:公共空间的整体化、街道空间的精细化以及生态空间的价值化。

1571708655139379.jpg

杨涛: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街区为例,提出城市设计、交通、景观、市政、功能五位⼀体的设计思想,以⽂化保护、整治更新、活化利⽤三个维度为⽬标,打造富有本⼟⽂化特⾊、可持续的精致活⼒街道样本。

1571708655979790.jpg

龙瀛:构建空间干预与数字创新(SIDI)框架,探索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段,从理论、⽅法及应⽤场景的层⾯进⾏两者的整合,结合国际智慧空间的案例,总结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更智慧、更⼈性化、更具弹性的设计新思路。

1571708655912273.jpg

胡峰:关注⼈们每天⾏⾛的街道,实现三个转变:以⼈为核⼼的建设理念转变,从“控红线”到“控空间”的转变;从“断层式”到“⼀体式”的实施转变。突出三个特点:七类道路分类,6⼤系统, 90项要素;强化三类场地控制:空间、竖向、要素。

1571708655390513.jpg

张建栋:聚焦⼈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提出“分级提质、分类保量、活⼒构建”的品质提升策略,辨识特征⼈群的行为需求,确定公共空间定位和主题特征;划定公共空间管控单元,构建量化指标与建设标准,建⽴分区管控体系,实现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引导。

1571708655594053.jpg

吴楠:提出目的、战略、行动和监测评估是社区规划的四大要素,总结出问题、倾向、机会、⽬标、远景5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驱动⽅式,指出公众参与需贯穿社区规划的始终。并以天空梦⼯⼚更新为案例,总结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的技术⽅法。

1571708655456309.jpg

杨潇:按照公园城市理念,以锦江为核心提出“一江一区”新老联动,详细解读了锦江公园规划如何塑造“可进⼊、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绿⾊公共空间的六大路径,锦江公园以⽣态价值转化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推动锦江实现第三次转型,让市民、游客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