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万安南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1 规划背景

在天府新区全面深化公园城市理论与规划实践,打造公园城市典范区的背景下,作为新区城市设计满覆盖“收官之作”的万安南片区总体城市设计,因项目独特的新区门户区位、生态窗口作用、较大用地储备等优势,自然而然肩负起了探索公园城市理念在新城片区、社区层级创新表达的使命。

1588218787994636.jpg

图1.左(门户区位)中(生态窗口)右(现状建设与用地储备)

2 规划定位

万安南片区位于天府新中心,邻近天府中央商务区,是以“总部经济”为主导的新区总部功能区的重要支撑极。因此,我们在天府中心的发展构想下,描绘万安未来。

参照上海前滩、杭州前湾等沿江向发展的经验,在公园城市理念下,转变沿路向沿绿的城市发展逻辑,构建以鹿溪河生态区为依托的城市中心区——天府绿湾。在此区域发展目标下,我们赋予了万安“天府前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的总体形象定位,形成“天府森林新绿窗”、“政法服务新高地”、“公园生活新社区”三个子功能定位,围绕“新形象、新产业、新生活”,提升万安能级,塑造特色万安。

1588218808763512.jpg

图2.区域构想下打造“天府前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3 规划特色与创新

万安南片区规划特色与创新的本源是相比传统片区规划的三个认识转变:一是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以人本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营造适宜居住、工作的绿色环境、提供品质便捷的共享服务,吸引人才和产业入驻,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二是空间逻辑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绿色环境不再只是城市的一部分,而是按照“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塑造有机共生的城园一体新空间;三是设计逻辑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从物理空间的设计到以人为主体的空间、功能、文化等多要素的融合,创造具有生命力、场所感的公园场景。表现在设计特色与创新上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城园一体的立体新空间。首先,参照新加坡“新镇-社区-邻里”的新市镇空间层级,对于12.2平方公里的万安南片区,按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城融合开发单元——公园片区、完整的社区生活单元——公园社区、多样的邻里生活发生地-公园邻里/公园街道的三级结构进行片区空间结构搭建。其次,汲取以往城市空间“粘连发展”、“摊大饼式发展”的教训,以“50-100米”的生态廊道作为社区单元之间的有机边界,联系6个约2平方公里的公园社区单元,并以20-30米的公园社区绿带向社区内部渗透,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绿色的相互融合,构建城园一体的有机空间结构。

1588218840764416.jpg

图3.公园城市片区有机共生的空间结构

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我们赋予了城园一体空间下,绿色开放空间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将绿色开放空间分为了“深绿”、“浅绿”与“浅黄”。“深绿”是站在生物视角、宽度50-100米、与周边生态空间联系的自然生境,实现了我们从社区内部出发,“500米进林亲水”的愿景;“浅绿”是人活动的、宽度20-30米、融入社区、邻里空间的社区公园,在不增加绿地总量的基础上,优化绿地布局方式,实现每个街区都邻绿、让市民出门就能入公园;“浅黄”是按照居住用地半开放、公共设施全开放、商业用地大开放的原则形成的地块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无处不公园”的诗意环境。

1588218864126474.jpg

图4.  无处不在的绿色开放空间

1588218880117227.jpg

图5.林水相间的自然生境

在立体空间形态上,我们也思考进一步彰显公园城市的亲近自然、诗意栖居的城市美学特征,塑造“望山亲水、亲绿享绿”的城市空间形态。一方面是依托与周边山水空间联系的生态骨架,形成片区向绿发展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实现城市内部望山见水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在绿色公共空间两侧,以“架空引绿、梯级跌落、立体绿化”等措施,塑造更亲绿享绿的城市景观界面,打造立体的公园城市绿色空间形象。

1588218985944246.jpg

图6.望山见水、亲绿享绿的立体空间形态

二是共享美好的公园新场景。为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我们思考功能布局从沿路向沿绿转变,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首先,把握当下城市居民渴望亲自然休闲、文化体验消费的需求,依附“深绿”空间,在降低对生物干扰的前提下,以“公园+”的理念,结合周边功能、因地制宜的营造多元的亲自然文娱消费场景,打造新区未来独具特色的生活消费中心。

1588219000512078.jpg

图7.依附“深绿”空间,营造多元亲自然文娱消费场景

1588219015181077.jpg

图8.在水生境旁布局都市农田、都市林盘等亲自然活动与文娱消费空间

其次,在社区内部,将“绿色空间与社区服务”相融合。第一个层次是以“家”为半径的步行5分钟范围内结合社区街角公园或社区带状公园布局公交首末站/临停站、幼儿园、菜市场、居民建设设施等基本公服,形成便利的邻里交往和服务场景;第二个层次是以“家”为半径的步行15分钟范围内结合社区中心公园布局轨道站点/公交首末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型超市、综合健身馆等中小型服务设施,形成活力多元的社区中心生活服务场景;第三个层次是依托网状的社区绿带,布局学校、医院、商业等,形成出门可达、品质舒适的公园街道生服务活场景。

1588219045502439.jpg

图9.将“绿色空间与社区服务”相融合,构建多元美好的社区生活场景

三是健康便捷的绿色新出行。为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让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畅享公园生活,我们引导“轨道+公交+绿道”的出行方式,通过绿道串联起丰富的生活场景。

首先,在公共交通布局上,实现片区中心/社区中心“轨道+公交+绿道”的无缝接驳,保障区域到发的快速通达。同时,通过200米的公交覆盖,保障居民公交出行的便捷。

1588219077941836.jpg

图10. “轨道+公交+绿道”的绿色出行方式

其次,在公园绿道布局上,通过邻“深绿”布局的生态游憩绿道、沿交通干道布局的交通通勤绿道、沿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布局的社区生活绿道,满足居民多元绿色出行需求。由于城园一体的空间下,每个街区都邻绿,布局在绿色开放空间下的公园绿道也创造出了居民出门入绿道的高品质体验。绿道所串联起来的各级中心和多元生活服务场景,让市民能真正享受到便捷美好的公园生活。

1588219109937232.jpg

图11. 出门入绿道,让市民畅享公园生活

4 总结

万安南片区城市设计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人们对美好生活体验”的客观需求。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让规划更有温度,也是我们不忘的规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