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

1 背景与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是城市工作的根本遵循。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是成都落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新要求,彰显公园城市独特魅力的迫切需要;是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打造“人民城市”成都样本的主动担当;是塑造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集聚高端要素与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是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方案,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作为。

2 主要内容

(1)社区理论及案例研究

梳理城市及社区演变规律发现,人类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技术变革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演进,进而促进城市和社区空间不断升级,即城市由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社区从传统住区向生活社区、未来社区演变。公园城市是未来城市的中国探索方案,未来公园社区将是对“生态社区”“可持续社区”“低碳社区”“智慧社区” 等理论的继承融合和创新发展。

借鉴伦敦、纽约、东京、杭州、上海等国内外的代表性城市中社区最新规划及实践经验,社区的发展持续满足人民对舒适便捷的生活、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绿色友好的发展模式、人文的细致关怀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对重点战略和主要举措内容分析发现,未来社区均聚焦于社区的空间开放、包容复合、安全韧性、人文特色等领域的创新,总结来看,主要呈现出有韧性、空间美、人文化、复合型、包容性、开放式和智慧化等主要特征。

(2)社区场景研究

人在社区空间的活动形成了各种场景,社区建设也正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区场景营造取决于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层面,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不同层次需求决定了从满足基本生存安全的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到人文教育、创新创业等社会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等场景的构建,另一方面,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互需求决定了生态融合、共建共享等场景的营造。

对成都市市长信箱近几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市民对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和治理管理诉求较为集中,分别占比40%、35%、10%与8%,且重点突出在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占道经营与停车、道路维护、交通拥堵、水电气故障、教育、住房保障、社区物业及城市安全等10大方面。此外,对全市重点服务设施满足率调研显示,居民对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和公共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反馈相对突出,其中商业设施、养老设施与道路交通满足率均不足30%,公园绿地满足率不足20%。

以不同群体的个体需求与交互需求为基础,叠加成都市民关切的民生热点,以此构建未来公园社区九大场景系统,即重点打造未来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智慧应用、共建共治共享场景。

(3)总体框架

未来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的基本单元,以“一个中心、三大愿景、四项原则、七大特征、九大场景”为核心内容,通过全要素、场景化、集成式营建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人城境业”融合共生。

图片

图1 未来公园社区核心内容示意图

(4)七大特征与分类指标体系

未来公园社区注重未来性与前瞻性,顺应全球趋势,彰显本土特色,体现人文化、智慧化、开放式、复合型、空间美、包容性、有韧性七大特征。

图片

图2 七大特征汇总图

为更清晰的指导未来公园社区的具体规划建设,按照城乡形态与主导功能将社区分为城镇生活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大类,按照营建方式将社区分为规划新建类社区与更新改造类社区两大类,以此形成“3+2”的社区分类。基于对“七大特征”的深入研究,在现有规范标准之外,提出前瞻性的指标体系,并按照社区类型分别制定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共计形成控制性指标80个,引导性指标70个。具体指标内容如下:

表1 城镇生活社区(左)、产业社区(中)、乡村社区(右)指标表

图片

(5)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场景营造路径

未来公园社区重点打造未来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智慧应用和共建共治共享九大场景,并围绕“3+2”社区分类形成差异化的场景营造路径,此外,在打造至少1个主题场景、8个应用场景基础上,可叠加若干其他特色场景,形成“1+8+X”的未来公园社区场景的无限畅想。

①未来生态融合场景

人人都拥有绿色友好、安全韧性、低碳节能的宜居环境。建设渗透融合的生态本底,营造自然友好的生态感知,建设海绵社区构建安全韧性的承载能力,构建低碳的生活形态,推行水资源分类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图片

图3 公园绿化体系与生态网络示意图(左)与广场结合避难空间设计示意图(右)

②未来健康医养场景

人人都享有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崇尚运动的健康生活。打造全龄友好的运动健身空间,配置全时舒适的智慧健身设施,量身定制健康膳食;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社区;逐步构建方便舒适的幸福养老,并引入多代互助的社区机制。

③未来人文教育场景

人人皆有感受艺术之美、尽享学习之乐的文化氛围。提供全民共享文化服务,传承在地文化,培育邻里文化,形成处处可辨的文化特色;推进托幼一体化与学龄儿童托管服务,打造共享式、开放式学习空间,开设老年幸福学堂;搭建共享集成、随处可用学习平台。

④未来建筑空间场景

人人都享有疏密有致、秀丽温婉、宜居舒适的大美空间。控制街区、地块及建筑组团尺度,平衡社区建设密度,规划布局疏密有度,营造有序舒适的空间肌理,建设开放街区;塑造社区特色风貌、协调建筑色彩,统筹视线通廊,植入创意美学元素;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鼓励装配式和装修一体化建设,提供舒适自然的人居空间。

⑤未来绿色出行场景

人人尽享快捷高效、便捷舒适、三网融合的通勤环境。打造独立成网的慢行系统,营造安全舒适的慢行体验,慢行环境设计考虑安全和智能特性;打造以公交为引领的出行网络,三网交通高效无缝接驳,加强轨道TOD复合带动。

图片

图4 安全舒适的慢行体验示意图

⑥未来休闲消费场景

人人都享有全时多元、沉浸变幻、休闲生态的消费体验。培育各具特色的社群消费与双线互动的导流消费,创新“网络视频+电商+线下”“VR+电商”等新消费模式;打造主题化、沉浸式消费空间,策划夜间消费,丰富“周末消费”,鼓励“公园+消费”。

⑦未来创新创业场景

人人都拥有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积极探索低碳新材料;培植交互联结创业群落,重点培植初创、成长期企业;打造高品质、可共享的创新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创新交流场所。

图片

图5 高品质科创空间示意图

⑧未来智慧应用场景

人人都享有科技赋能、惠民贴心的智慧服务。配置万物互联的通讯设施,打造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集成BIM、3DGIS、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政务、能源、交通、物业等多元集成的智慧服务,结合多终端开展智慧运营。

⑨未来共建共治共享场景

人人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人人共享社区发展成果。以党建引领,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实行租购并举,提供多样化的居住产品与多渠道租赁房源;培育社区共识精神、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巩固和强化居民社区认同感,营造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

3 项目创新

突出公园城市特质,创新构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的基本框架。《导则》结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要求与社区层面的表达,总结提炼核心内涵、以特征构建指标、以场景细化策略,创新构建了“一个中心、三大愿景、四项原则、七大特征、九大场景”的基本框架,基于“7大专题”的深入研究明晰特征指向,并结合“3+2”的社区分类明确了分类指标体系与场景营造路径,有效指导全市域各类未来公园社区的规划建设。

突出差异化与特色定位,预留未来接口以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提出未来公园社区不局限于九大场景的营造,应结合社区资源禀赋,在打造至少1个主题场景、8个应用场景基础上,可叠加若干其他特色场景,形成“1+8+X”的未来公园社区场景的无限畅想。

突出规建管一体化,构建多元协同的公众参与机制。优化规划设计管理,创新规划技术标准,优化公共空间供给,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形成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模式。在片区整体统筹和市场化运作背景下,寻找社区合伙人,搭建互动平台,拓宽参与渠道,组建场景联合体,实现政府、市场主体、居民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