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蜀山乡韵”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

在成都市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引下,我院开展成都市“蜀山乡韵”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通过分析总结成都乡村发展痛点,研判并落实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在梳理走廊现状资源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走廊发展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以及交通等4方面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并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抓手创新政策实施机制,促进乡村振兴走廊规划的落地。1 主要规划内容

(1) 明确了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2.0版本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总结成都乡村发展痛点,回顾前三条成都乡村振兴走廊规划内容,结合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的要求,提出本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2)构建乡村廊道空间振兴发展模式

通过廊道空间理论的追溯和案例研究,探索乡村要素集聚的特点,构建了乡村廊道空间振兴发展模式。从廊道空间理论入手,以乡村资源发展潜力为基础,结合新时期乡村走廊发展要求进行对标,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识别乡村廊道振兴发展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3) 探索产业、生态、文化、交通四大振兴路径

在落实上位规划确定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撤乡并镇调整优化走廊范围。从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梳理走廊范围现状资源,厘清了走廊的优势基础与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廊的总体定位目标,重构了走廊网络化空间结构,同时从产业、生态、文化以及交通等4方面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4)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分类引导、政策机制创新、项目分类实施推进规划实施落地

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抓手,衔接区县国土空间规划,共划定了“三类、19个”单元,从镇村体系、配套设施以及土地利用等3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引导三类城乡融合发展场景。通过案例对标和经验借鉴,创新政策机制,划定了政策创新试点区,探索乡村地区发展方式变革。同时,分类实施项目,阶段性推进实施建设,保障规划的落地。

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一个创新版的走廊发展模式

聚焦“廊道空间重构”、“规划实施落地”以及“新时期工作要求”三个核心目标,解决生态、产业、文化、交通以及乡镇建设等5个现状问题,构建了乡村廊道空间振兴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重构了一个空间模型、制定了四大振兴路径、搭建了三条实施路径,为乡村振兴走廊的空间格局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思路。

图片1.png

图1 升级版的走廊发展模式

(2)以城乡融合单元为空间载体,建立“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分单元制定镇村体系、产业发展、公服设施、土地利用融合发展路径,为县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同时建立土地指标数据库,制定土地利用建议,形成工具箱,为下步土地综合整治、资源优化利用提供指导。

图片2.png

图2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长效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