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规划前沿信息·规划政策及领导讲话篇

1、乡村振兴

1.1国家层面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2月19日)

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在人居方面,意见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强化规划引领,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在产业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互联网+农业”,壮大乡村产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4月15日)

意见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突出从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四个方面建立发展机制。意见要求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其中包括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3)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2019年4月2日)

《通知》巩固了已有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有效解决了划定不实、非法占用等问题,对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包括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统筹生态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健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机制。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2019年3月29日)

方案对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增加乡村生态绿量、提升乡村绿化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4个方面的行动内容和推进实施的路径。

1.2省层面

(1)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意见》(2019年3月7日)

意见提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抓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目标,扎实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和农民增收等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以七大方面、33条具体工作措施,绘就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施工图”。意见提出全面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结合四川实际,突出四川特色,科学规划县域乡村布局,分类确定重点镇(特色镇、中心镇)、一般乡镇和重点村(中心村)、一般村,与乡村振兴规划相结合,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撤并整合,引导农民参与规划编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规划服务。

(2)四川省印发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2019年3月17日)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明确对全省183个县的县域经济实行定量综合考核,结合行政区划特点,以城市主城区县、重点开发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四个类别进行分类考核。城市主城区县突出城市功能建设优先,侧重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转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重点开发区县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并重、集约化发展优先,侧重优势产业成群成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突出农业发展优先,侧重农业空间规模质量和农产品保障能力提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突出生态保护优先,侧重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1.3市层面

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年3月29日)

《规划》明确了全市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部署了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项目,是全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战略》明确提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以十字方针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通过以“核心引领、多点联动”的城乡发展单元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乡村振兴示范走廊重塑新型城乡空间形态。按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和搬迁撤并型四类推进乡村发展,坚持以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原则加快镇村建设提档升级。拟定2022年乡村绿道建成里程2500千米,川西林盘聚落累计建设1000个。

2 区域协同发展

2.1 国家层面

(1)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19年2月21日)

发改委针对都市圈基础设施、城市间产业协作、建立开放市场、推进公共服务、强化生态共治、城乡融合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以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在基础设施方面,意见提出畅通都市圈公路网,提升都市圈路网联通程度,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在城市产业分工协作方面,要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超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镇疏解,推动中小城市增强吸纳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

(2)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4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调研情况发言,要求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2.2 省层面

(1)四川省政府印发成都平原经济区等五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9年2月)

2018年6月省委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部署后,相关部门启动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五大片区发展规划修订工作。修订后,五大片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布局和重点任务等得到进一步明确。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去“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将强化成都发展核心,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形成以成都“主干”和环成都经济圈“一支”协同发展,以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绵眉乐发展中轴为支撑的“一核一圈、两轴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2)四川省推进区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2019年重点任务清单》(2019年4月5日)

清单梳理形成57项具体任务,涉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产业协作共兴、区域创新能力协同提升、物流体系联建共筑、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等7个领域。

(3)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2019年1月25日)

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8市共同签署《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8市要优势互补共赢、信息资源共享、联动协同共商、生态环境共治。根据《协议》,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立足各市生态环境保护优势特点,在进一步明确各市生态环保发展目标、任务、路径的基础上,从优势互补共赢、信息资源共享、联动协同共商、生态环境共治等4大方面加强合作。

3、国土空间规划

3.1 国家层面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年5月24日)

意见点出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大意义,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意见中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明确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编制市县及以下详细规划。

(2)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指出我国今年将修改土地管理法(2019年3月5日)

新闻发言人长业遂表示,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土地管理法,制定资源税法,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重大改革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同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空白。

(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施行)》等53项团体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并发布施行(2019年2月20日)

由重庆、四川、湖北、广东、陕西、上海6省自然资源部门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编制的53项团体标准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地质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完成。

(4)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稿)》(2019年4月13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稿)》,标准规定了国土调查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相关规范,为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标准。

(5)住建部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等6个国家标准,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住建部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7-2018)、《城市环境规划标准》(GBT51329-201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

3.2 省层面

(1)四川省厅党组书记孙建军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2019年3月32日)

四川省自然资源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厅党组书记孙建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讲话就机构改革和如何推进自然资源工作等问题,从思想、理解上级要求、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局、重点工作内容等5个方面提出意见。讲话特别强调要高质量推进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切实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各地要尽快启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4 公园城市

4.1 市层面

(1)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成功举办,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发表讲话(2019年4月22日)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公园城市论坛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为主题,邀请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国内外重量级专家学者、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宜居城市代表、企业家代表等4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开幕式上,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作了致辞,结合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史,结合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深刻阐释了习近平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的时代内涵,发布一年多来成都探索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阶段成果。

(2)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2019年6月1日起施行(2019年4月)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批准,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强化了龙泉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实现自然资源持久保育和合理利用3个方面的内容。条例明确了龙泉山森林公园分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游憩区三区分区管控。

(3)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成都市都江堰灌区保护条例》,2019年6月1日起施行(2019年4月)

《条例》的适用范围为“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覆盖的成都市行政区域”。明令禁止包括向河道、渠道内丢弃秸秆或者倾倒垃圾、废物等的行为。规定了在绿化控制带范围内,禁止建设的设施项目等内容。同时,灌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建设,不得擅自改变河道的自然走向;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任何项目或设施。

(4)《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城高质量打造未来支撑的决定》及相关配套性政策文件已形成初稿(2019年4月)

目前《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城高质量打造未来支撑的决定》已完成初稿,《关于支持东部新城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行动计划》等33个配套性政策文件已有24个形成初稿,其中《成都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都市天府奥体城建设管理条例》已完成初稿,计划分别于8月和12月底报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立法审议。

(5)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2019年1月10日)

新闻发布会上颁布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和《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发布会阐明建设国际化社区的背景与意义。《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从总体考量、路径策略、保障机制三个部分阐述了建设国际化社区的工作方法。从规划布局上看,注重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洲新城和简阳城区等东部新区布局,在全市形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的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从特色类型上看,探索产业服务型、商旅生态型、文化教育型、居住生活型四种国际化社区治理机制。

5.1 国家层面

(1)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9年1月30日)

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等60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等211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三台县郪江镇、洪雅县柳江镇、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通江县毛浴镇等7个历史文化名镇入选。

6.1 市层面

(1)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2019年1月8日)

《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塑造‘三城三都’时代表达,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天府文化影响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三步走”战略目标。决定强调通过塑造城市文化风貌、建设天府文化景观体系、建设世界水准文化地标、完善城市文化标识体系彰显城市之美,塑造“三城三都”品牌,努力创造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2)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召开(2019年2月14日)

会议颁布了《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6个三年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成都建设三城三都的实施路径,介绍了近三年的重要举措、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内容。

(3)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2019年4月29日)

“2021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天府新城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介绍了大运会筹备的有关情况,位于龙泉驿区东安湖体育中心的“主场馆”预计2012年4月底前完工,选址在成都大学的大运村已于4月18日正式启动建设,另外赛会口号、会徽、吉祥物等征集工作已开启,相关网站及官方社交平台账号也同步开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