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协调”分论坛——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10月24日,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主题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以期进一步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4日下午,由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的“协调”分论坛围绕“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为主题展开。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市委戴延峰副秘书长出席并致辞,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陈涛总规划师、天府新区管委会林强副主任、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张佳、曾九利副局长出席会议。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申兵主任,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董战峰副主任,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叶宏研究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汪小琦院长参加会议并作了主题演讲。此外,还有各界代表约百余人齐聚一堂,热议公园城市美好未来。  

1605171232133613.png

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演讲主题:绿色技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和绿色繁荣

李晓江院长认为过去长时间内我国处于由实物资本投资驱动的高碳增长阶段,而未来将会是由社会和生态资本驱动的低碳增长时代,需要尽快进行系统性干预来避免碳锁定效应。绿色发展与绿色技术实施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唯一选择。

通过对绿色技术实施在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企业响应、公众参与、技术评估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李院长认为绿色城市发展目标和路径应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20-2025年,实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2025-2030年,建立世界先进的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支持中国提前、超额兑现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国家承诺;2030年以后,实现绿色技术在城市的全面应用,全面建成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为“1.5℃”目标的实现做出中国的杰出贡献。

基于上述目标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成本的绿色技术评估体系,并围绕能源、水、交通、建筑、土地利用与规划、食物六大绿色技术实施的重点领域,总结提出二十大绿色技术发展方向和针对性推荐技术清单,如能源领域以一体化绿色能源电网,近零排放制冷与供热,能源互联网为技术发展重点方向;水领域以污水处理与水循环经济,再生水利用和无收益水管理为技术发展重点方向等。同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推进六大领域绿色技术发展和实施。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实施,助推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成为社会主流选择,建设绿色繁荣、低碳集约、循环利用、公平包容、安全健康的美丽城市,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image.png

申兵(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演讲主题:发挥公园城市的区域引领作用

申兵研究员以公园城市的引领作用为切入,指出公园城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是高端要素配置中心、创新策源地和先进文化引领者,同时引领型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链、价值链体系,更加注重提升实体经济实力,更加注重营造绿色、韧性、包容的环境,更加注重加强治理,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支持。
    申兵研究员认为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排名持续提升,在全国区域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面向未来,成都在区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任务包括,其一,提升产业控制力,产业发展要求由“大”变“强”,完善产业生产链条,提高关键产业地位;其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知名企业、实验室、研究机构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在投资主体中加强企业投入;其三,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强化本地企业根植性,对本地新经济的培育提供沃土;其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生产制造、国际交通门户等良好基础,提高成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image.png

黄贤金(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

演讲主题:自然资源产权改革与国土空间治理创新

黄贤金教授围绕产权与空间治理的相互关系,对产权残缺与人地失调、产权重构与空间治理、产权创新与空间生产三大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性阐述。

产权残缺与人地失调。黄教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指出长期以来发展权的错配导致发展空间的失序;耕作权错配导致用途空间冲突;用水权错配,导致要素空间冲突;开发权错配导致敏感空间冲突。

产权重构与空间治理。从产权角度来看,国土空间治理是以空间权分配与再分配为核心的规划过程、实施过程、监督(如用地计划)过程等的总和。

产权创新与空间生产。黄教授以郊野公园为例分享了财产权与规划治理的实践探索;以保护区为例展示了私人权力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关系;以实现农户福祉为目标,研究了古村古镇在自主产权模式, 集中产权模式和不完全的产权入股模式三种不同产权模式下的居民福利效应;以长江保护为例,将空间纠错与产权创新建立联系,探讨了长江经济带中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水权、排水权和排污权等。

image.png

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环境审计中心主任,黄河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

演讲主题: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打造高品质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实践,“一公三生”是其重要内涵体现。高品质公园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体现了价值观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维方式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活方式的转变——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董研究员比对公园城市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公园城市建设,指出中国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发展动力三方面。其一,资源能源的供给、需求、利用之间存在矛盾性,供给有限而需求巨大,同时利用效率低下,整体结构有待优化;其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面临复杂性,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巨大、城镇群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下沉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与碎片化;其三,城市发展动力的不可持续性,包括城市的人、城市创新活动、城市环境等要素均存在不可持续隐患。董研究员认为公园城市建设是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领域。

对于公园城市的建设,董研究员认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将是高品质公园城市建设的持久动力。高品质公园城市建设需要多方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为引擎,推进完善政府领导体系提升领导力,完善企业责任体系激发行动力,完善社会行动体系触发参与力,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完善生态环境市场体系提高调控力,完善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和生态法律法规体系夯实保障力,并通过以上七大体系相协同,共同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目标。

image.png

叶宏(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

演讲主题:公园城市水系统构建设想

叶宏研究员从公园城市的水系统构建憧憬出发,以丰富多彩的水文景致为切入,指出良好的城市水系统需要良好的先天自然条件和巧夺天工的后期建设两大要素。同时,结合公园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水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叶研究员认为公园城市水系统主要应包括水景观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保护和修复系统四大部分。其中,水景观系统是公园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都市以岷、沱江水系为纽带,依托龙泉山脉、龙门山脉构建全域公园格局,在主城区设置城市河道景观水系统,人工湖泊如锦城湖、兴隆湖、北湖、白鹭湾湿地等水景观系统,形成了公园城市重要的组成元素;供水系统,与通常的市政供水不同,公园城市供水系统主要是通过水资源调配和再生水向公园城市的水景观系统供水;排水系统,是保障公园城市水景观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其中城市下水道系统要担当城市污水截流的全部任务,雨水则是公园城市水景观主要的补充源,需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拦截和收集储存;保护和修复系统是保障水环境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可采用的辅助手段众多,包括化学处理、微生物原位保护修复、生物原位保护修复等。

叶研究员认为要保障公园城市水系统的良好运行,必须建设合理的水源分配机制,必须建设完善的截污系统,必须配备合理的水质保护和修复系统。

image.png

汪小琦(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演讲主题: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都市圈规划探索

汪小琦院长认为都市圈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与竞争主体,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与未来城市化的新引擎。成都都市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一侧极核,将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以公园城市为特色路径,共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合力打造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同时,汪院长分享了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都市圈规划探索。

一是构建“山水田林湖草一体化”的生态体系,通过科学划定功能分区、构建重要生态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栖息地等方式,共同锚固都市圈绿色空间本底。

二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通过一体化生活圈、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绿道网络,共同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理念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三是将城镇建在“大生态公园”中,通过营造大美空间形态、重构都市圈空间总体发展格局、增强成都极核带动能力、强化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支撑等多种方式,构建城绿交融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布局模式;

四是以产业生态圈为区域经济组织方式,通过构建错位发展、有序竞争、高效协同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式,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五是全力推动近期行动,推进“三区三带”建设,打造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三大高能级空间载体的引领作用,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最后,主持人石楠秘书长对主题演讲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分论坛不仅从多个维度对“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进行了探讨,还对未来公园城市的协调共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协调”作为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手段,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全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未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将坚持以“协调”为目标,全面布局,扎实推进,向着更加平衡、更加协调的方向不断迈进。